“你现在来得有点儿晚了,20天前来采摘的车挤满了路,平日里2000人,周六周日能有4000多人,大部分带着孩子。”樱桃园老板刘波章对记者说。
万绿丛中点点红,枝头妩媚迎夏风。走进樱桃园里,两米多高的樱桃树成排成行地站立着。刘波章拿着一个小提篮,带着记者向深处走去,时不时低头绕行。樱桃林里密不透风,大部分树的中下部已经看不到红红的樱桃,可是高挂在枝头的樱桃,没有梯子或工具又摘不到,行走了十几分钟,小提篮里才有了十余个红樱桃。
“这些樱桃每年从挂果之后就不再打农药,即使有病虫害,也是用石灰水和硫磺的混合物喷洒,优点是杀菌、灭虫、无残留、补充矿物质,小孩子、孕妇现场边摘边吃,没一点儿问题。”刘波章边说边向里面走。
12年前,刘波章等人经过综合考察,决定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樱桃,作为发展经济的新途径。他和合伙人在黄河滩里流转了180亩土地栽种樱桃。种植的前5年,是樱桃树生长的阶段,不产生经济效益,但是每年的土地流转支出并不减少。为了增加收入,刘波章在树距之间套种红薯、花生、辣椒,到了第6年樱桃才开始丰收。
目前,荆隆宫镇老鸦张村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有樱桃树200多亩,美早、布鲁克斯、齐早、俄罗斯8号等多个品种的樱桃产业已经在该村牢牢扎根。成熟的樱桃个头大、色泽鲜艳,颗颗似珍珠、粒粒如玛瑙,让人垂涎欲滴,深受周边群众的青睐,带动了全村群众致富增收,也有效解决了村民务工问题。
为了给樱桃树压枝,刘波章等雇用了许多村民,每天上百人,仅此一项的投入就达40多万元,还不包括五六万元的绳子费用。在游客采摘的同时,樱桃园还雇用村民来采摘,经过简单整理后装箱送往超市。采摘村民每小时10元,时间自由,不耽误她们做饭、接送孩子。
种植樱桃树每亩的纯利润1万元,而且村民通过在樱桃园里务工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老鸦张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适合大力发展樱桃产业。为此,村“两委”又向上级递交了再种植300亩樱桃树的申请。
“老鸦张村越来越有信心发展樱桃产业链,到时候再邀请你们来做客!”临走的时候,刘波章握着记者的手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