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见!”这是高新区振中街道振兴社区网格员与居民的幸福约定。每周五下午,社区网格员雷打不动的“一站式坐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操心事。针对老年人“就医难”,社区联合卫生服务站推出“健康直通车”,每月为高龄老年人上门体检;当老年人需要智能手机认证却不熟悉系统难题,社区通过党员联户机制主动上门服务,这让年届八旬的李大爷感叹“不是子女胜似子女”。
这种精准服务源于社区创新的“交叉任职联席会”机制。该机制整合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以“圆桌会议”破题,天下城小区28号楼2单元的无障碍通道从居民提出诉求到落地解决仅用3天;河畔花园小区通过联席会议改造监控系统,新增高清摄像头,让居民安全感倍增。“乐龄关怀”服务中,志愿者每周为8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理发,京东家电为独居老年人上门维修家电,这些“微服务”串联起社区治理的温度链条。
基层的创新实践,得益于我市以“1+3+1”工作体系构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四梁八柱”。市委常委会率先举办读书班,通过书记领学、集体研讨深学细悟《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全市各级党组织对照中央要求,梳理形成市委常委会、党委(党组)、基层党组织三张任务清单,24项重点任务、40项具体措施被细化到月、明确到周。
问题查摆环节,我市整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多渠道线索,编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在分层分类加强培训助学工作中,强调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纳入各级党校、新乡干部学院主体班次,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和党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体系中,河南网络干部学院的《习近平总书记谈政绩观》等课程成为党员必修课。针对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线上讲学、上门送学确保学习“不掉队”,50余条专题报道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刊发,营造出作风建设的浓厚氛围。
好的工作作风,在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的同时,换来的是百姓的口碑。红旗区黄河大道西马巷的原供水管网锈蚀严重,居民多年来饱受爆管困扰,新乡首创水务联合多部门组建专项组,更新2公里管网、新建15座闸井,居民从此喝上“幸福水”。
在教育系统创建性开展的“三个一”工作机制,通过“听一次课、陪一次餐、推一次门”行动,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共计学校陪餐377次,调研覆盖学校243所,有效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围绕“校园餐”“校服”“教辅”“规范研学”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多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安全专项督导活动,下发整改通知书73份并督促整改到位。
有着网红商场称谓的“胖东来”,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管理该辖区的红旗区东街街道组成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全天候维护周边秩序,直接为城市形象加分。创新机制服务民生,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我市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成果,正在越来越多地惠及群众,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感。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