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市卫河地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申诉案件时,发现犯非法经营罪的杨某某虽已服刑,但仍担任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根据法律规定,杨某某这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人员,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需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为维护市场秩序,办案检察官向市场监管部门和刑罚执行机关了解杨某某的详细情况,确定其违规任职的事实。随后,市卫河地区人民检察院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责令企业进行变更登记。
杨某某这例漏网之鱼虽已纠正,但凭借长期的一线办案经验,检察官推测这可能只是大量类似案件的冰山一角。在与市场监管部门座谈后,证实了检察官的想法:由于不同单位间存在数据壁垒,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的任职资格,在监管上一直存在盲区。
“如果能通过大数据模型直接筛选出需要变更的人员就好了。”检察官将想法与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办公室沟通,双方都认为行得通,于是着手建立模型,经过多次碰撞、优化,最终成功构建出模型。
2024年5月,模型开始在全市基层检察院推广应用,长垣市检察院等5个单位共筛查出监督线索10条。经调查核实后,检察机关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7份。随后,市场监管部门对线索进行排查梳理,依法向企业发出责令变更通知。
大数据模型构建完成、运行良好,但实际操作中,检察官发现了新问题:变更手续办理时,需要变更双方当场进行人脸识别。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检察官多次与市场监管部门和监所工作人员沟通,最终双方同意为变更提供便利。
现存问题虽已找到解决路径,但若能下先手棋,把事后补漏变成事前查缺,就能从源头避免违规情况。在检察机关的提议下,市委政法委召集全市公、检、法、司、政务信息管理局等多部门开展调研座谈,详细商讨加强企业登记注册环节审查把关的可行性,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7月11日,“杨某某违规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监督案”作为典型案例入选省院刑事执行《检察护企》工作专刊。同月,“违规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董监高类案监督模型”作为省内首个同类型模型上架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供全国检察机关使用。
“客观存在的壁垒不是我们遗留监督死角的理由。”指导该案办理的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岩说,“新乡检察机关将数字检察融入检察办案,实现由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在困境中找到可行之路。未来我们将继续按照最高检‘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为新乡经济健康发展营造稳定的法治环境。”(张雅岚)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李丹